农业险:6年试点仍在试
2010年以来,严寒、干旱与洪灾频仍的现实,再次将农业保险推到风口浪尖,巨大的需求与微弱的覆盖面,构成了强烈的反差
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宋怡青 实习记者 苏日桑
“没有听说过农业保险。要是有,请帮我们呼吁一下,农民真的很需要。”7月9日,江西抚州市黎川县德胜镇党委书记娄永林,面对记者泣不成声。
从6月18日到7月7日,他所在的小镇经历了两次山洪暴发,肆虐的洪水淹没了家园,导致该镇4200亩农田颗粒无收。
民政部统计,截至7月10日12时,7月1日以来南方洪涝灾害过程已造成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9省市1719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946.5千公顷,其中绝收面积133.9千公顷;因灾直接经济损失89.3亿元。
巨灾面前,农业如同淹没在泥浆中的稻穗,毫无挣扎之力。农业险,这个在中国试点了6年的险种,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巨大的需求与微弱的覆盖面,构成了强烈的反差。
农业保险,是指专为农业生产者在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生产过程中,对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保障的一种保险。由于农业保险具有高风险、低费率和高赔付的特点,一般都采取政府推动、商业保险参与的运作模式。目前中国农业保险还处于试点阶段,没有全面推行。
从2004年破题至今,农业保险一“试”就是6年。迄今,虽然在31个省市建立了试点,但是真正实行的寥寥无几。政府推力、财政能力、保险机制等问题,掣肘农业险,使其举步维艰。在中国这样一个灾害频仍的农业大国,增加农业险的覆盖面已经迫在眉睫。
农户亟需
娄永林的声音在电话里听起来十分疲惫,发放救灾款,安置灾民,从6月18日山洪暴发那天开始,他已记不清有多少个无眠夜了。
江西省抚州市,黎滩河的源头,6月18日连绵不绝的暴雨混着泥沙汇成洪流,冲毁了黎川县德胜镇8139亩农田,其中4200亩绝收,10311人受灾。整个镇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4.2亿元,成为此次江西受灾最严重的镇之一。
正当洪水慢慢退去,灾民开始在地里抢收之际,7月7日,受新一轮强暴雨的影响,这座不堪一击的小镇,再次遭遇洪水,尚未抢收完的农作物被洪水瞬间卷走。
娄永林,这个坚强的镇党委书记,在采访中数度哽咽,无法言语。该镇的农户主要靠种植水稻和烤烟维持生活,然而现在山洪摧毁了生活的命脉,唯一的依赖只有民政的救济款。
“我们不是农业保险试点的县,现在奶奶只能盼望政府的救济款能赶紧发下来,我们可以买种子,补种水稻,要不然家人就没有饭吃。”在厦门打工的丽丹对记者说。6月下旬,丽丹的家——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满淡镇大洋乡一个叫“上竹坪”的村子刚刚遭遇了洪水。房屋被冲毁,泥石流淹没了正在生长期的水稻。一家四口,爷爷、奶奶、爸爸全部的生活就靠种田来维持。
南平市位于闽北。刚刚过去的洪水留下满目疮痍的土地,救灾款成了当地农民唯一的希望。
“9亿农民都需要农业保险。但是农业保险的推行还是困难与矛盾不断。一方面,农业经营风险高,农民的支付能力有限,需要地方财政的扶持;另一方面对于商业保险公司来说,只有盈利才能生存,而农业保险却可能在一次巨灾中赔掉所有的准备金。”首都经贸大学农业险专家庹国柱说。
苏浙模式
农业保险是化解农业风险的一个重要途径。从2004年破题,截至2010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都相继开展了农业保险试点。其中享受中央财政补贴的省份达到23个,主要分布在各个粮食主产区。庹国柱指出,该补贴主要是基于国家粮食安全考虑。
虽然各省份都有农业险试点,但是真正全面推广的却寥寥无几。由于风险大、成本高、收益低,虽然有政策扶持,一般商业性保险公司不愿经营农业保险。按2009年全国农业增加值35477亿元计算,2009年农业保险深度仅为0.38%。
这些试点地方,江苏算是农业险推广较好的一个样本。截至2010年6月底,江苏省农户参保面达到93%。
江苏农险模式有其自身的特点,采取的是政府与商业保险公司合作的“联办共保”模式。即按照“政府推动、商业运作、节余滚存、风险共担”的原则,由政府和保险公司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农业险共保,发生保险责任赔付,双方按比例分摊赔款。政府部分的结余,留作地方政府农业风险基金。
由于近年年景较好,赔付率低,从2006年4月农业保险运作至今,江苏省已经累计结余了超过4亿元的政府农业风险基金。
目前,江苏省的农业险市场,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江苏分公司占了80%份额。该公司农险部经理许亚平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江苏模式的特点是,把政府、农户、保险公司三方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成为利益攸关方。未来财政支持将逐步退出,保险公司将担任主要角色。目前赔付金由保险公司与省政府按4:6分担,在2010年秋季转为5:5。
在一定程度上,江苏模式目前营运成功取决于两种因素:一是地方政府的强力补贴和推动;二是“苍天佑人”,赔付率低。但要想广泛复制几乎不可能。江苏保监局的一位人士表示,由于各省经济发展水平和思想观念不同,单纯的复制该模式难以成功。
正因如此,中国的政策性农业保险采取了“一制多式”的操作,也就是在共同的财政补贴制度下,各地运作模式多样化。
与江苏紧邻的浙江省采取了“共保体”的模式,即在政府的牵头下,由10家保险公司组成“浙江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共保体”。各家公司按照在共保体中的股份比例收取保费,承担责任。
由于浙江省属于台风多发省份,从2006年农险试点到2008年底,该省3年赔付率为167%。按照简单赔付计算,3年合计亏损3822万元。在巨额亏损的压力下,商业保险公司纷纷退出,“共保体”的公司由10家变成了5家。
政策的桎梏
农业险开展得不理想,与配套措施的缺乏不无关系。
许亚平说,江苏农业险运作稳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老天爷帮忙,没有大的灾害,年度的赔付率仅在40%左右。但是,保险公司在无灾年份盈利的部分通常被作为非常年份的赔付准备基金,不能直接作为利润。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承担了政策性业务的保险公司,在税费上并无优惠,25%的企业所得税大大降低了商业保险的参与积极性。
另外,国家要求各省市要对政策性农业险保费采取配套补贴措施,地方财力如何成为左右农业险推广面的直接制约因素。
以江苏为例,对于小麦、水稻、玉米等主要种植业参保品种,中央财政补贴35%,省级财政补贴25%,县级财政补贴不低于10%。许亚平表示,地方经济发达的地区,农业险覆盖面就一般比较广。江苏农险之所以可以全面推广,与整个省的财力是密不可分的。
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财力成了制约农业险发展的瓶颈。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焰在2010年“两会”上提出,农业大县都有较强的保险需求,但是往往经济落后,财政资金紧张,难以承担保费补贴。甚至有些基层政府为了减轻自身财政配套负担,限定农业险的品种和承保面,形成了农民有需求,但是农险无法承保的矛盾。
对此,吴焰建议,取消市县财政保费补贴的配套要求,提高基层政府开展农业保险的积极性,进一步扩大保险覆盖面。
此外,《农业保险法》的缺失也成为深层次制约该险种发展的重要原因。
从2004年起步,中国的农业险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在赔付率、承保品种和建立巨灾基金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差距甚大。以2008年雪灾为例,全国直接经济损失为1516.5亿元,但是农业险赔付仅为6629.6万元,覆盖率仅有4%。由于农险业务开展缺乏相应的支持,目前对农产品的承保也是按照成本价格而非市场价格,保障的力度有限。
此次南方洪灾又给农业险敲响了警钟。由于遭受洪水袭击的省份,大部分的农业险都处在少数试点阶段,尚未大面积推行,农民救灾大部分只能依靠政府的赈灾款。
针对这种情况,庹国柱认为,农业保险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给出扶持的政策和配套措施。例如,免征农业保险所得税;加大中央财政对农业险的补贴比例;取消市县财政保费补贴配套;建立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基金等。这样才能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商业保险公司为主体、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层次农业风险保障模式。
保险深度
是指保费占某行业生产增加值的比重。反映在这个行业中保险的地位和发展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