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ly 20, 2010

登屋顶花园感受立体绿化

  □晚报记者 俞陶然 报道

  科技创新是世博会的永恒主题,上海世博会展现了科技引领和支撑“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参观过程中,你是否注意到了这些科技亮点?为了让读者对上海世博会展示的科技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本报与上海市世博科技促进中心合作,从今天起推出“世博科技之旅”栏目,邀请专家从环境、能源、新材料等各个领域出发,解读世博场馆的精彩科技。

  本栏目稿件的很多材料来自近日出版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场馆科技新视点》一书,该书是在科技部、市科委和世博局的支持下,由上海市世博科技促进中心组织编写的。

  环境科技,是上海世博会重点展示的一个科技领域。美不胜收的屋顶花园、设计巧妙的室内微生态气候环境系统,这些都需要游客的亲身体验。上海市世博科技促进中心副主任、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李光明教授向记者介绍了世博环境科技的诸多亮点,设计出一个“世博环境科技之旅”的方案。

  80%以上场馆有立体绿化

  据李光明教授介绍,游客在世博园各展馆参观时,不要错过 “第五立面”——以屋顶花园为主的立体绿化。在200多个场馆中,80%以上的场馆做了屋顶绿化和室内绿化,值得驻足。

  在中国馆,总体绿化布置分为多个层面,在馆外和场馆屋顶,有地面绿化和名为“新九州清晏”的省区市馆屋顶绿化。在展区入口处,有一片高1.8米的“绿篱”,由经过两次保鲜处理的小叶黄杨叶片一枝一枝插成,能保持一年的新鲜茂盛。走进展馆,参观者则可看到一堵面积为100平米的环保绿墙,它由特殊品种的彩叶植物组成,色彩缤纷绚烂。

  在A片区,建有屋顶花园的展馆还有香港馆、沙特阿拉伯馆。登上香港馆的最高层,游客会穿过一片由40棵乔木组成的林木区,然后到木制观景廊中徜徉,观赏人工水景,感受香港的“湿地生态区”。而在沙特馆,种有棕榈树的屋顶花园刚开放不久,具有浓郁的阿拉伯风情。

  城市蔬菜花园在场馆试点

  来到B片区,主题馆是世博园内立体绿化的“重头戏”。该馆的东西立面设置垂直生态绿化墙,面积达5000平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生态墙。新加坡馆的屋顶是一个精致的热带花园,园内除了常见的热带植物外,还有特意为世博会培育的石斛兰新品种“新沪交响”。

  在C片区,瑞士馆有约4000平米的草地式屋顶,展示瑞士的乡村风光,绿色的屋顶也是顶层缆车的基础。在外形似青苹果的罗马尼亚馆,“苹果切块”的表面被设计成一个绿树环绕的看台,8棵容器栽植的 “花叶水腊”树组成了看台的天然屏障。而在法国馆,高达20多米、环绕整个室内空间的悬空“绿柱”,让所有进入馆内的游客为之震撼。李光明说,绿柱是在成型的立体容器内植入多样的绿色植物,表达法国人追求无限绿色空间的理念,也体现了高超的绿墙技术。据介绍,这些绿柱选用了适应上海气候条件的众多植物种类,如瓜子黄杨、细叶针茅草、玉簪。

  除了观赏植物,食用蔬菜也是一些展馆屋顶花园的“主角”。比如在新西兰馆的屋顶,就有不少居民日常所需的各类蔬菜。美国馆内也建造了一个城市蔬菜花园,其绿色屋顶技术会产生热能冷却效应,并减缓雨水的泄流排放,达到用雨水灌溉蔬菜花园的效果。

  进世博场馆呼吸清新空气

  在参观过程中,不少展馆的室内微生态气候环境系统也值得关注。日本馆设置了垂直的循环呼吸柱,它们像触角一样,长在“紫蚕岛”上。这些呼吸柱与建筑内部结构融为一体,构成环境循环系统。该系统可以采集阳光、汇集雨水、保持空气自然流通,以此降低环境负荷。

  走进意大利馆,室内微生态气候环境系统集中体现在入口大厅。该馆的玻璃幕墙和屋顶采用特殊的高性能玻璃,与普通玻璃相比,它们能吸收太阳辐射,阻挡一半的热量进入,有助于节能降耗,减少空调的使用。而与玻璃幕墙连成一体的太阳能电池板,不但能遮阳,还会发电。

  来到浦东园区,游客可以走进远大馆,留意一下该馆的室内空气是否清新。据介绍,远大馆每小时彻底换气3次,采用独创的带有静电除尘器的新风机,当外面的空气进入室内时,99.9%的尘埃和细菌都会被过滤掉。

  游客还可到城市最佳实践区的马德里案例馆看看。那里的“空气树”是运用环境技术营造的气温控制房,但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空调房,而是用直径7米的引风机营造出凉爽、舒适的环境,让“树”内与“树”外的温差达到5℃—8℃。

  此外,在世博园参观间隙,游客还可到位于C片区的后滩公园逛逛,感受水清鱼跃的风景。那里和白莲泾、成都活水公园案例一样,是城市水环境治理的典范。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