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3月27日电(人民网记者贾玥、曹华)自去年12月23日北京市公布治堵方案至今,已近百日,控制小客车增量、改善轨道交通接驳方式等已陆续进入操作阶段。治堵措施成效如何?公众感受怎样?人民网于近日推出“北京治堵措施体验”系列报道,堵车状况缓解效果有限、公共交通接驳仍不够便利、不文明交通加剧交通拥堵,成为不少居民的共同感受。专家认为,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并提升公交出行的便捷、舒适度,是“治堵”根本之计。
“没有感到堵车明显缓解”
【体验】开车上下班的冯小姐每天都要经过东三环。她说,新政实施后,还没有感受到堵车状况有明显缓解,仍然是“早上堵在京广桥,下班塞在双井桥”。她认为,一些公交车站位置距离立交桥出入口太近,是导致车辆聚集拥堵的重要原因。她期待未来可以在这一问题上有所改进。
【专家点评】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郑实说,今年北京小客车增量控制在24万辆,只是2010年汽车销量的三成,但年增24万辆的速度其实并不算低。一般来说,当汽车增速低于道路建设发展的时候,“治堵”成效才会明显。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也认为,在汽车存量保持不变的基础上,拥堵治本还需另谋他法,如在完善城市规划、疏解中心城区功能和人口、增加交通建设尤其是公交投入、改善自行车及步行出行条件以及提升管理水平等方面下功夫,恐怕才是拥堵治本之法。
“时间浪费在接驳上很心疼”
【体验】家住丰台区的陈小姐在中关村的一家科技公司上班,乘坐地铁是其主要出行工具。但陈小姐发现,从家到地铁站的这段路在早晚高峰时常常塞车,虽然地铁方便快捷,但浪费在接驳上的时间也让人心疼。
【专家点评】尽管发展公共交通已经成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共识,但公共交通发展现状显然与这一目标仍有距离。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李兴国指出,地铁站点相距远、自行车存放不便、出租车打不着,是目前很多上班族面临的出行难题。
郑实建议,今后要继续加大对地铁、公交的投入,尤其是在需求量大、流量集中的公共交通领域,保证运力能够满足人们对公共交通的需求,并且要加大对换乘区域的设施建设,使人们在转乘中更方便、快捷。
也有专家表示,迅猛增长的人口超出了城市的承受能力,政府对于公共交通的投入满足不了人口带来的需求增长,也是拥堵问题难以解决的重要原因。对此,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道路交通安全教研室主任刘建军指出,今后在疏解中心城功能和人口两方面都应加强。
“不文明交通让道路更拥堵”
【体验】出租车司机老刘反映,一些偏远的地铁站点还有抢活的黑车司机,常常视红绿灯如无物,严重扰乱正常的交通秩序。而路面上行人抢行、小汽车司机强行并线等行为,也让本就行驶缓慢的路段更为拥挤。他期待在新政的实施过程中,能够严厉打击非法营运,加强对不文明交通行为的规范。
【专家点评】作为出行者本身也应提高素质,养成良好的出行秩序,尽量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交通拥堵。社会也应该积极倡导健康低碳的出行方式,更多地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刘建军表示。
启动价格杠杆也是北京治堵对策之一,“研究制定征收重点路段拥堵费”被写入新政之中;今年4月1日起,北京将上调部分区域停车收费价格。为此,刘建军强调,启动价格杠杆来解决交通拥堵,应防止“一刀切”,避免措施制定不当,导致“仅仅为某一部分人提供出行便利”。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