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December 18, 2010

台湾不该被遗忘的历史:原住民武装抗日

  台海网12月17日讯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百年来,台湾这块土地上的人民经历多次战争与冲突,尝尽生离死别的痛苦,这些都是不该被遗忘的历史。

  日本人看到台湾山区木材、樟脑等庞大利益,于是在一九一○年发动“五年理蕃计划”,采取武力镇压。台史博馆长吕理政指出,“这项计划改变了原住民百年来的命运。”

  五年“理蕃” 日人镇压原住民

  吕理政指出,一九一○年四月起,日本人以武力扫荡“北蕃”泰雅族,总督府动员二千名武装警察围剿大嵙崁蕃,遭遇超乎预期的反抗,七月初日本动用正规军队与大炮攻击原住民部落,到了十月六日原住民被迫投降,从此山区被纳入日本政权的管辖。

  “五年理蕃计划”正是“雾社事件”的远因。台史博最近举办“雾社事件八十周年特展”,帮助年轻一代了解这段历史。

  一九三○年十月二十七日上午,雾社正举行联合运动会,赛德克族有六个部落共一千二百人发起武装抗日,马赫坡社头目莫那鲁道是其中要角,原住民袭击马赫坡几个警察分驻所、学校、邮政局、日本人宿舍,共杀死一三四名日人。总督府调派三、四千名军警与军夫,以强大的火力镇压,甚至还使用化学武器。

  雾社事件 原住民武装抗日

  文史专家庄永明指出,日军同时运用与抗日部落敌对的“味方蕃”围剿,四十多天后,莫那鲁道和仅存的战士们因弹尽援绝而自杀。他说:“雾社事件是日据时期最后一件大规模武装抗日事件,此后当局强制实施原住民移民政策,原住民的处境更加恶化。”

  日据时期,台湾民众被日本人视为“二等公民”,不得担任军职,只能当“军夫”。庄永明指出,一九四二年四月一日,日本实施“陆军特别志愿兵制”,台湾弥漫“光荣出征”的气氛。首批志愿入伍者多为十九至二十三岁的青年,共有一千零一十九人接受正规军训练。总计二次大战期间,被日本征召战死异域的台籍日本兵高达三万多人。

  二战征兵 台湾人战死异域

  这些为数众多的台籍日本兵,以生命写下许多悲惨的故事。一九七四年十二月,台东阿美族人尼育唔(日名中村辉夫,返台后汉名为李光辉)在印度尼西亚摩洛泰(Morotai)岛丛林里被发现,他在二十四岁时被日军征召派到印度尼西亚,独自在丛林中生活了二十九年,完全不知道二次大战早已结束。当他回到台东老家,妻子早已改嫁,当时才一个月大的儿子已长大成人。由于与社会格格不入,他终日酗酒、烟不离手,四年后死于肺癌。从尼育唔、中村辉夫到李光辉,不同名字反映出他所经历的时代,以及充满悲剧的人生。

  “二二八”事件 省籍摩擦源头

  光复之后,台湾发生严重通货膨胀,物价飞涨,官员贪污频传。一九四七年引爆“二二八事件”,死伤惨重。此后“二二八事件”成为省籍摩擦的重要源头。

  从五年理蕃计划、雾社事件、台湾人投入二次大战到战后的“二二八事件”,百年来所引发的战争与冲突,让这块土地上的无数人失去宝贵生命,整个社会付出了最惨痛的代价。回顾这些冲突的年代,让人们体认到族群互相尊重与包容的重要性,也让人们更加珍惜得来不易的和平时光。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