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为何舍不得
鲍鹏山(学者)
鲁达在渭州碰见来寻师父的史进,出于对少年英雄的钦敬,马上请他上街去吃杯酒。
在街上,却看见一群人围着看。分开众人看时,竟然是史进的开手师父打虎将李忠,他正在那里耍枪弄棒卖膏药!
史进惊叫:“师父,你怎么在这里!”
鲁达大手一挥,道:“既是史大郎的师父,也和俺去吃三杯。”
鲁达邀请李忠,并不是看上了李忠,而是因为他是史大郎的师父,看在史进的面子上,给李忠一个面子。
但这李忠一心只在卖膏药上,他要让鲁达史进等他卖了膏药,讨了回钱,再去吃酒。
鲁达道:“谁奈烦等你?去便同去!”
李忠央求道:“小人的衣饭,无计奈何。”
又退一步:“提辖先行,小人便寻将来。”
又关照史进:“贤弟,你和提辖先行一步。”
总之,他是舍不得那些看客的赏钱。
史进万贯家财,一时抛却,流浪江湖,毫不在意。史进的舍得和李忠的舍不得,比较出来了。
为什么史进舍得,李忠舍不得?
当然有天赋的气质在。但是,生活本身对人的塑造亦不可不警醒。
李忠此时的年龄,与鲁达不相上下,约在三十四五之间,还在街上耍枪棒,卖狗皮膏药,实在是没有什么出息。——没出息的不是他的贫寒状态,而是他的生活方式。大丈夫有缓急之时,有颠沛之境,当然可以一时委曲求全,低头檐下。但是,万不可使这种一时之计成为一生之态。
卑贱的生活不可怕,可怕的是选择了一种卑贱的生活方式。
尤其,不能在这种状态下蹉跎岁月。否则,长期沉沦下贱,磨秃了头顶的时候,也往往磨秃了自身的利器,磨灭了雄心,磨灭了才华。磨光了锐气的同时,还会磨出俗气。人一俗气,便无正气,没有正气,便无正事。并且,人一俗气,便成小器。小器之人,便无勇气,没有勇气,便少运气。
李忠的问题还不仅如此。当鲁达邀请他同去喝一杯时,他竟然舍不得丢下看客丢下的仨瓜俩枣,舍不得不卖狗皮膏药,拒绝了鲁达。这表明,他已经纠缠在这样向下活的鸡零狗碎之中,而失去了向上活的想象力。何况,在世道中走,不能给脸不要脸,得人敬重要识敬重。
李忠此刻的表现,就是不体面的。
他还有更加不体面的表现。
在潘家酒楼,鲁达决定救金翠莲父女出苦海,为他们筹款,准备盘缠,让他们逃出渭州,回乡。
他掏出身上仅有的五两银子,又向史进“借”,史进从包裹中一下子拿出了十两银子,比鲁达的超一倍。
小青年史进此时就是一个浪迹天涯的漂人,连工作都没有,一下子拿出十两银子,鲁达一下子就看好了史进,终身认他为兄弟。
而李忠却直到现在还没有动静。
李忠见鲁达拿钱,可以不动,见史进拿钱,就该动了,但他仍不动,等到鲁达点名:“你也借些出来与洒家。”
李忠这才不得已动手在包裹里摸钱。可是,摸索了半天,却只摸出二两来银子。注意这个摸的动作,这是割他的肉啊。
鲁达一眼望去,那眼仁里面就变了白眼,嘴上也不留情:“也是个不爽利的人!”
白眼和讥嘲已经很让人难堪,但鲁达还有更绝的举动:他只把他自己的五两和史进的十两共十五两给了金老,却把李忠的二两多银子丢还了李忠。
金圣叹在此下批了四个“胜”字:
胜骂,胜打,胜杀,胜剐。
再加四个字:真好鲁达。
鲁达是舒张的,所以他看不惯缩手缩脚不爽利的人;鲁达是慷慨的,所以,他看不惯悭吝小气的人;鲁达甚至也是善解人意的人:李忠挣钱不容易啊,要卖多少狗皮膏药,才能积攒二两多银子啊。这二两来银子,割他的肉啊,算了,还给他吧。丢给他了。
《水浒》中潘家酒楼这一段,写出了三个人。而且是比衬着写的。人怕什么?人就怕比人。人比人,气死人啊。
就是一件小事,不同的人,被分别出来。史进十两,李忠二两,这个区别,就是境界的斤两。
同是初次见面,鲁达后来认史进为生死兄弟,而李忠一直入不了他的法眼。
鲁达收下了史进的银子,就是接受了史进;鲁达丢还了李忠的二两银子,也就拒绝了李忠。
他的二两银子没有与鲁达史进的银子凑数,他本人也就被鲁达排斥在他的兄弟之外。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