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有一个花一样的名字——张歌·玛丽娅。张歌是亲生父母给她起的名字,玛丽娅是阿帕(维吾尔语妈妈的意思)和阿大(爸爸)给她起的名字。她说着一口流利的维吾尔语,她上的是民语学校,她是班上唯一的汉族学生。她不仅有一个汉维合一的名字,还有两个家,一个是和父母一起的家,一个是和阿帕、阿大一起的家,这个花一样的“天使”连接起了两个家,使两个不同民族、不同血缘的家庭亲如一家。
张歌·玛丽娅(右)是阿帕吐阿汗的贴心“小棉袄”。
5月28日,作为新疆700万少年儿童的代表,张歌·玛丽娅和来自全疆各地的其他99名“民族团结小使者”一起飞到北京,参加由中国儿童中心和自治区妇联组织的第五届“爱在新疆——新疆百名民族团结小使者圆梦首都行”主题教育活动,他们将在北京度过这个特殊的“六一”儿童节。
家住八钢的阿帕吐阿汗·也提得知张歌·玛丽娅将去北京过“六一”,打来电话激动地说:“玛丽娅好样的!”
阿帕家的第三个女儿
在乌鲁木齐市第23中学,民语高二(15)班的同学们正在上课。在周围清一色的民族学生中,一位汉族面孔、长相文静、学习投入的女孩格外引人注目,她就是张歌·玛丽娅。别看她上的是民语班,学的是民语课文,其实她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汉族女孩。汉族女孩起维吾尔名字,上民语班,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5月28日,在乌市嘉和园小区,张歌·玛丽娅的爸爸张勇才、妈妈王晓玲向记者讲述了她的成长经历。
1995年6月10日,张歌出生在八钢。11个月大的时候,由于张勇才夫妇俩工作繁忙,决定找人带孩子。和张勇才同在八钢知青社工作的同事阿依夏木·买买提听说后找到张勇才,热心地推荐自己的母亲吐阿汗·也提为他们带孩子。由于两家住得很近,再加上平常关系处得很好,张勇才两口子放心地把女儿交给了吐阿汗·也提。
吐阿汗·也提有两个女儿,丈夫买买提·吾守尔退休了,一家人就靠他的退休金生活。因为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吐阿汗·也提很少外出,她几乎把全部心思都用在了张歌身上。
那时,张歌身体不好,老爱有病。张歌一生病,吐阿汗就瞒着张勇才夫妇,自己掏钱买药、打针。直到治好了孩子的病,张勇才夫妇还蒙在鼓里。吐阿汗一家人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却省出钱来给小张歌打奶子、买花糖、买衣服。小张歌经常骑在阿的的脖子上出去玩,阿达买买提·吾守尔一有空就拿出热瓦甫,弹给小张歌听,还不会说话的小张歌一听见乐曲声响起,就开始手舞足蹈。两个女儿更是把小张歌当做自己的亲妹妹一样,教她说维吾尔语,轮流帮助阿帕照顾她。
在阿帕家生活习惯了,每到周末、周日,张勇才把孩子接回家后,她反倒不适应了,不是生病就是哭闹。吐阿汗见此情景很是心疼,她跟张勇才夫妇俩商量,干脆让孩子长期住在自己家。张勇才夫妇俩过意不去,把钱往吐阿汗·也提手里塞,却被她坚决地拒绝了。
1996年5月,张勇才去接孩子的时候,正碰见吐阿汗追着给孩子喂饭。突然间,他听见小张歌用维吾尔语说了一句“阿帕”。这下子把一家人激动坏了!“孩子那时正牙牙学语,她学会的第一句话就是用维语叫妈妈!”说起当时的情景,张勇才和王晓玲仍然记忆犹新。
“阿帕给我起了一个维吾尔族名字玛丽娅。后来叫习惯了,我的父母干脆就在我的名字后面加了一个玛丽娅,就叫张歌·玛丽娅!我从小生活在八钢,那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院子。从我懂事开始,我就觉得我有两个妈妈。小时候我和小朋友们玩,被人欺负了,委屈不高兴,回家阿帕总能看出来。了解情况后,她二话不说带上我就找欺负我的小朋友论理,所以别人都不敢欺负我。阿帕家的两个姐姐比我大很多,她们也很喜欢我,每天给我扎辫子,讲故事,哄我睡觉,我觉得我就是她家里的一员!”张歌·玛丽娅说。
从此,她成为阿帕吐阿汗的第三个女儿。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