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September 13, 2010

公司加农户模式给扶贫工作一个出路

  解说:正当扶贫工作队一筹莫展的时候,一直在城里做生意的村民小马,看到了养鸡是一个挣钱的机会,他找到工作队,要求养鸡。他的出现,让工作队产生了一个想法,把小马这样的大户和贫困户捆绑在一起,让小马做老板,贫困户做帮工。

  记者:在坑塘村里面,你们家的经济状况算是好的,算是不好的?

  小马(广东省阳山县坑塘村 村民):中的吧。

  记者:一年能收入多少钱?

  小马:也就是几万块了。

  记者:算是好的,你们村里面穷的一年能有多少钱?

  小马:穷的一千五以下的都有,两千五以下也有。

  记者:这是一个什么模式?你一个人有多少鸡舍有多少鸡归你养?

  小马:这里一共7个鸡舍,我自己承包了两栋。两栋我捆绑两个贫困户。

  记者:什么叫捆绑两个贫困户?

  小马:就是请他们干活,请他们也边学边干这样子。

  记者:一个月你给他们多少钱?

  小马:我给他们700块。

  记者:700块,他们为你做什么呢?

  小马:喂喂鸡。

  记者:这700块钱是你定的?不能再高了,再高你就赔了?

  小马:如果利润再高的话,肯定可以再高,但是它不能再低了,低是肯定不能再低了。只要他在我这里干了一年,他肯定就有一定的资金积累的,我在这里管他吃、管他住,他还学会技术了,他学会技术,他可以用这点钱回去搞散养几百个、一千个没问题。

  解说:于是,公司加农户,大户带小户的扶贫模式进入到了实施阶段,7个鸡舍承包出去了,除了小马承包的两栋之外,另外5栋交给了有条件的贫困户,但每个承包人需要接受的条件是每只鸡必须交纳5毛钱的押金。

  记者:那5毛的话也是不少钱,也是几千块钱三四千块钱。

  徐年芳:那如果你不交这个钱的话,一分钱不出的话,我就怕他没这个责任心。

  记者:那如果这个钱他出不起怎么办?贫困户哪儿出得起三四千块钱啊?

  徐年芳:贫困户是出不起,但是他会想办法。

  记者:为什么要逼他们想办法呢?

  徐年芳:不是说逼他们想办法,不管是大户也好,贫困户也好,这个钱作为押金押在这个地方,押在这个地方我相信他们养鸡会认认真真地养。

  记者:责任心这三个字,贫困地区能不能理解这个责任心?尤其是加入到市场行为里面,这个责任心。

  徐年芳:你提的这个问题,确确实实我还得考虑一下,因为这有点说远了。我个人认为,我这个时间也不是很长几个月时间,但是我还是能够了解到一个地方穷的话,主观原因刚才我说的就是,人还是懒了一点,一个就是他这个村的话,就是人均耕地率就是0.8亩,靠这个0.8亩的话发家致富那是不可能的,简单能够糊口那就不错了。所以不穷是不可能的,所以又回到这里来,这个鸡我交给他去养,他没这个责任心,就是他要交不起这个钱,他要想办法交这个钱,不是说把这个钱交上去,不还给他了,不是这个意思,一定要有责任心,没有责任心的话,你就是钱投入再多也没有用。

  解说:在广东乃至全中国,以往的扶贫过程中一扶就脱贫,一放就返贫的现象大量存在。在一些地方不少慈善义举和物质馈赠,客观上助长了被帮扶对象的依赖心理,难以把注意力集中在财富创造上,于是善举就成为变相的养懒汉。如何转变观念,培育贫困户自身的造血机能,就成为广东扶贫攻坚成败的重中之重了。

  林果先(广东省扶贫工作办公室主任):这个也就是我们工作的难题,转变观念不仅仅是帮扶人的观念要转变,被人家帮的这群人的思想观念也要转变。

  记者:谁不想过富裕生活呢?为什么在贫困地区改变贫穷的观念会这么难呢?

  林果先:大规模扶贫开发有二十多年以来,很多干部认为年年扶贫,年年有贫困,这样好像当地的干部有点疲了。那么群众到现在也有一点安于现状,安贫乐道,这种观念还是比较突出,我们要转变他这种观念,让他们自力更生、奋力脱贫,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摆脱贫困,走上富裕的路子。

  解说:在坑塘村,第一批扶贫鸡夜里就要出栏了,小马和贫困户们也显得很兴奋,徐年芳和其他城里来的干部早早来到鸡舍,安排着晚上卖鸡的事情。

  记者:你等着这天吧?

  马瑞(广东省阳山县坑塘村 村民):是啊。

  记者:你以前挣过这么多钱吗?

  马瑞:没有。

  记者:这一次你自己算过没有能挣多少钱?

  马瑞:大约有七八千块钱。

  记者:那这批鸡养好之后你还准备继续养吗?

  马瑞:如果这批鸡养得好当然要接着养了,比种田要强多了。

  记者:那有了这笔钱之后你准备干什么?

  马瑞:要做投资。

  记者:再投资,你的投资是干什么啊?

  马瑞:搞得好就加大规模。

  记者:规模越做越大,你见到现金以后得改善一下生活吧?先改善吃,想吃点什么呀,有了钱以后?

  马瑞:吃猪肉啊,一直都没时间买。

  记者:吃猪肉。

  马瑞:买肉。

  解说:夜幕降临,天农公司的车来到坑塘村的鸡舍,这个夜晚对他们所有的人来说都是值得纪念的日子,这天晚上他们卖掉了7000只鸡,按当天的收购价,每只鸡能得到3块1毛钱的利润。

  丁力:贫困地区实际上它不是仅仅缺钱,扶很重要,但扶起来以后干什么,最终的问题是要让他自己有能力脱贫,这个很重要。当你有了很好的稳定的销售渠道,有了很好的品牌,有了很好的专业市场以后,农民他就可以有继续怎么样提高,他生产水平和能力的空间。

  记者:您觉得这是市场机制在起作用。

  丁力:很重要,有很多人都以为,生产是创造价值的,不对,市场经济,市场是最终实现你价值的最核心问题。

  解说:在现代世界金融体系中,贷款需要抵押担保已经成为一种制度,在未获得任何抵押的情况下,向穷人发放贷款一向被传统的商业银行普遍认定为是一件行不通的事,而对贫困地区的大多数人而言,如果能够借助市场的力量,他们自己完全有能力创造一个没有贫困的世界,人们需要去做的只是为他们的努力创造,一种新的激励机制和金融机制,让贫困户能够有尊严地脱贫,而这种创新地尝试,在广东省云浮市的郁南县得到了全面的验证。

  彭子祥原来也是小康之家,一年能收入五六万元,2003年的时候因为车祸失去了左腿,之后,全家陷入了困境。

  记者:你在那之前,家庭情况怎么样?

  彭子祥(广东省郁南县大地村村民):还可以,我们家里面,然后花十多万去搞这个脚,这是假脚花了十多万,把家里搞得很困难。

  记者:养鸡这个项目是谁告诉你的?

  彭子祥:是我姐告诉我的,她说这边没有人养鸡,说你去搞吧,她看见我断腿了,说大的事你做不了,你慢慢学养鸡吧。

  解说:尽管养鸡是个好主意,但是彭子祥没有本钱,东拼西凑买了100只鸡苗,虽然算开了个头,但是离脱贫还很远。此时,在东莞做过银行行长的黄志豪担任郁南县委书记已经快一年了,此间,他一直在探索农村小额信贷和扶贫的结合,这个让金融界头疼的问题。

  黄志豪(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县委书记):中小企业贷款难,这是我们中国的普遍现象,其实我们要关注到的,我们广大农村农户贷款更难,贫困户贷款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因为商业银行它吸收的是公众的存款,所以它要确保贷款质量,这个是它的本职。但是我们政府要推动这个事情,就要从这里去考虑,帮他解决贷款的质量问题,贷款的偿还问题。

  解说:从2008年开始,广东省委开始全面推进统筹城乡贫富差距的扶贫工程,大量社会爱心捐助源源不断注入贫困地区,在思考如何利用好这些善款的时候,黄志豪有了主意。

  黄志豪:金融机构贷款给中小企业贷款,瓶颈在哪里,在抵押。一句话在担保,所以给农户给贫困户也一样,首先解决担保问题,担保问题怎么解决,担保问题我们就想既然社会这次捐款给我们,能否这个钱不是直接到农户,放在这里作为担保资金。

  记者:捐款一共多少,来自于什么地方?

  黄志豪:一千万。对,成立一千万叫金融扶贫担保基金,这一千万按照以前做法,就是要给贫困户。

  记者:发下去?

  黄志豪:发下去或者修路,或者救济等等用途,我们这次就想用金融扶贫。

  解说:在以往的扶贫中,善款一般用直接救济贫困户的方式逐户发放,在没有产业引导的前提下,只能救一时之急,但却救不了穷。这在某种程度上让扶贫工程变成了一个填不满的无底洞,甚至越扶越穷。黄志豪的想法是把社会捐助的善款和政府一部分扶贫资金变成源头的活水,变成贫困户脱贫的资金来源,把过去的救济变成小额贷款,鼓励贫困户创业脱贫有尊严地劳动致富。

  记者:就是把毛毛雨变成蓄水池?

  黄志豪:脱贫致富关键在发展生产,关键在增加收入,比如说你一户给他两千块,他难以发展生产,你说我放大5倍,给他一万块,我们调查研究过,我们郁南大部分农民一万块钱,他认为就可以发展生产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