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ly 30, 2010

钱伟长抵达上海工大履任一波三折

  钱伟长精神矍铄,四处奔忙,却有好多双眼睛正追随着他的身影,关注着他重振事业的走向。1979 年前后,在国内高校间有个“钱伟长想离开清华大学到南方发展”的说法。对此说法,有一个人特别留意,他就是上海工业大学的党委书记张华。这是一位政治素养很高的大学领导者,1937 年参加革命,上世纪50 年代踏入高等教育领域,文化大革命前是上海交通大学的党委副书记,文化大革命中遭错误批 判,改革开放后调任上海机械学院党委书记(上海工业大学的前身上海工学院于1972 年与上海机械学院合并,易名为上海机械学院,1979 年恢复上海工学院建制,并更名为上海工业大学)。他求贤若渴,并有着敏锐的政治眼光。在他任期内,大胆地从教师队伍中直接选拔与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领导干部,他们中有:王力平,1981 年从计算机工程系提拔上来,先是担任党办主任,后为校党委副书记,再后来成为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市政协主席;徐匡迪,1986 年从冶金工程系提拔上来,先是担任副校长,后来成为上海市市长、全国政协副主席;郑令德,1983 年从电机工程系提拔上来,先是担任副校长,后来担任校党委书记,再后来相继担任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委员会书记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任;方明伦,1984 年从机械工程系提拔上来,先是担任科研处处长,1986 年担任副校长,再后来成了校党委书记。

  作为一位长期在高等学校工作的优秀领导者,张华对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有着全面的理解,对于“办好一所大学要有一位好校 长”有着深切体会,对钱伟长这样的爱国知识分子有着惺惺相惜的好感。他到了上海工大以后,首先想到要赶快为学校找到一位“好校长”。虽说这时候中共上海市委已任命当时的市委工业部副部长杨慧洁兼任上海工大的校长,但她无暇过问学校工作,甚至没有来过学校。因此,有一位声望高、水平高的实职性的校长,对于待势而发的上海工大来说,就显得格外紧迫。若是能请到钱伟长来做校长,当然是求之不得。

  上海工大与钱伟长从 1978 年开始接触。1980 年,钱伟长在重庆交通学院(2006 年更名为重庆交通大学)创办《应用数学与力 学》杂志。他办这份杂志有着更深层的思考,当时他私下跟一个与 他熟悉的同志说,他就想“冲破一 个束缚,发挥自己的才能”。另外, 他还有一个具体的打算,就是希望以杂志编辑部为据点,大规模举办力学系列讲座,以推进与繁荣我国力学科研与教育事业。但 是,他又觉得在重庆实施这个计划,地域偏远,交通不便,当时就有转到上海的意向。张华得知这一消息后,某日,趁钱伟长因公旅居上海某宾馆,委托副校长艾维超专程去拜访。

  艾维超去见钱伟长是顺理成章,一点都不唐突,因为他俩既是清华老校友,又曾是清华老同事。 艾比钱小一岁,晚一年考入清华, 学的是电机,时年还和同年级的物理系学生钱三强住同一间寝室;解放后,艾维超在清华电机系任教,钱伟长任清华副校长时,艾是电机系副主任;他俩的夫人正巧也是清华中文系的同届校友。艾维超是在上海工学院创办初期 从清华调入的,担任电机工程系主任,1979 年被提拔为副校长。 艾、钱俩见面后不久,《应用数学与 力学》杂志编辑部便在上海工大内 设立了一个办事处。就此,上海工大与钱伟长建立了更加密切的联系。

  办事处的主要工作就是筹办力学系列讲座。办事处由钱伟长直接负责,下有5 个工作人员。学校方派了一个许姓专职干部,另外4 位由钱伟长带来。许同志保持办事处与学校的联系,主要是负责和钱伟长本人的联系,安排好他到上海后的住、行,并帮助他联络上海有关单位。

  办事处成立后不久,许同志按钱的指示,先行与上海市科协主席李国豪取得了联系,并于某日陪着钱到李的寓所。会晤中,钱讲到要在上海举办力学系列讲座,希望科协支持。李听后表示十分赞同,说“现在上海的 学术气氛还非常淡薄”,举办这样的活动可以“活跃上海的学术氛围”。李当即拍板,由学校的办事处向上海市科委申报,由市科协出面组织,在南 昌路科学会堂举办。于是,从此时开始直至1982 年,由钱伟长主持的力学讲座连续举办了几十次,每次参加 者有五、六十人,都是来自全国各地高等学校及工程界的专业人士。讲座 影响很大,一时间成为我国力学界、学术界的一大盛事。

  钱伟长想到上海来办学校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自从传开了他要离开清华大学的说法以后,国内就传说有好几所著名的大学想请他去做校长。1999 年,钱伟长在为《费孝通文集》 写的序言中就披露了他当初的真实想法:“我找费孝通商量怎么办,他说上海必将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区域经济中心,需要好好地办所大学,他赞同我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思想,支持我到上海实现我的办学理想。”他在上海工大设立了办事处以后不久,专程去中共上海市委办公厅拜访了市委书记夏征农。夏征农见到了他很高兴地说,欢迎他到上海来工作,“到上海来发展,发挥你的才能”。

  从1978 年至1981 年,学校领导曾多次试探性地向钱伟长提出,他能否到上海工大来工作,他的反应是积极的。学校领导也曾多次向夏征农、副市长杨恺、市委组织部部长周壁、杨慧洁、市教育卫生办公室主任舒文等市领导汇报和建议,要求上海市委 请钱伟长担任上海工大校长,市领导们都欣然表示同意,并答应与中央有关部门联系。1981 年10 月下旬,夏征农两次到上海工大召开师生座谈会,学校领导再次当面请示,夏均给予了肯定的答复,他说:“市委几位书记交换意见,同意让钱伟长教授来工大当校长,也向乔木同志(笔者注:胡乔木,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作了汇报,乔木同志认为是可行的。”后来,舒文也传达了同样的意见,并说已把上海市委的这个意见电话告至了教育部。

  上海工大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终于有了一个比较肯定的答复,校内得知这一消息的干部、教师无不表示兴奋与关切。不料,就在1981 年的11 月中下旬,情况突然发生了变化,钱伟长能否到上海工大来又被打上了问号。

  前面说过,在传出钱伟长有意离开清华的消息以后,就有好几所大学想请他去当校长,这些大学中除了上海工大以外,还有华中科技大学的前身华中工学院、安徽大学,再有就是上海交通大学。

  说起华中工学院,自然就会提到主政该校整30 年的教育家朱九思。朱九思,1916 年出生于江苏扬州,1936 年入读武汉大学, 1937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于当年赴延安投身革命,1953 年调入华中工学院,相继担任副院长、院长、党委书记兼院长,直至1984 年离休。该校的干部、教师称他是 “华工(华中科技大学)的缔造者”,是“华工之父”。他在任期间最为人称道的是“爱材如命”——— 一是视校内树木如命,他亲自监管校园绿化,定下规矩:每砍一树 非得院(校)长同意;二是视人才如命,他独具慧眼,在文化大革命 中招聘了很多被清华等名校“打 倒”的教授和优秀中青年教师。经过二、三十年的时间,他就使华中工学院从一个被定位于教学型的地方院校发展成为被国家教育部“钦定”为研究型的国家重点大学。1981 年7、8 月,钱伟长在他的安排下,到江西庐山专心著书立说。他也聘请钱伟长为华中工学院的兼职教授,帮助建设该校的力学专业与指导力学博士生。他确实有心想请钱伟长来当华中工学院的院长。

  要请钱伟长当安徽大学校长一说,缘起时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省长的张劲夫。张劲夫,1914 年出生于安徽肥东,1934 年在上海参加革命,1935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 年至1967 年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书记、兼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1980 年3 月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省长。他的“惜才如命”,也是出了名的。据一位早期在中科院政策研究室工作过的老人回忆:在反右运动中,对于有那么多的知识分子被打成右派,时任中科院副院长、党组书记的张劲夫感到十分为难。要开展科学工作,本来是要团结科学家,又怎么能打倒他们呢?他反复考虑后,向周恩来、聂荣臻建议,在反右运动中要保护自然科学家。周恩来说这要请示毛主席。毛泽东听完张的意见后说,张劲夫你很大胆啊。张坚持说,这些老科学家都是“国宝”,不能不保护。后来,毛泽东同意了张的意见。1957 年9 月8 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自然科学方面反右派斗争的指示》。这个文件的颁布让一批人逃过一劫,尤其是在中科院系统,包括像华罗庚这样一些人,这与张劲夫有意识地保护是密不可分的。不仅如此,张还专门找到清华大学当时的负责人,请他不要定钱伟长为右派, 因为当时钱伟长还兼任中科院 力学研究所的副所长,但这位负责人没有听。由此可见,张对钱伟长被打成右派是持反对态度的,拨乱反正以后,他自然又会想起要重用钱伟长。

  钱伟长个人的意向是到上海,这就给了上海工业大学争取的机会。差不多这个时候,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邓旭初也在动钱伟长的“脑筋”。这位1938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4 年调入上海交大、1983 年前后被称为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先行者”,想请钱伟长到上海交大的态度还是很坚决的。他也知道上海工大的想法,所以他放出话来:“上海工业大学不就是缺个校长吗? 他们可以挑选交大任何一位教授,我们都会放。”然而,上海工大决心已定,校长非请钱伟长不可。于是,就发生了下面很有戏剧性的一幕:1981 年秋,张华委派校党委副书记朱晓初到广西桂林,面见正在那儿讲学的钱伟长。朱到了桂林后,找机会见了钱,直截了当地说了:“我们想请您到上海,到我们的学校来工作。”钱听后未置可否。当晚,钱主动找到朱的住处,仔细了解了学校的态度,听完后也没有表什么态。讲学结束,钱伟长受邀留在广西考察当地的水利资源与开发情况,朱一直陪伴其左右。 双方的接触多了,谈及的话题自然深了,也融洽了许多。考察结束后,钱伟长开了口:“好!我就到你们学校去。”朱陪同钱伟长夫妇乘火车从广西直奔上海时, 发现同车的居然也有上海交大 的人。火车抵达上海火车站时, 同在站台伫立多时、迎候钱伟长夫妇的,不仅有上海工大张华一行,还有上海交大的邓旭初一行,只不过钱伟长夫妇还是上了到上海工大的车。

  张华把钱伟长夫妇接到上海工大,落座甫定直入主题。张华非常诚恳地对钱伟长说:“我们请您来当校长,让你来施展你的办学才能。过去由于错误的政策,你一直受打击,现在我们请你来施展你的才华。”这番话连同这几年上海工大的热诚相待,对钱伟长是有触动的。他曾经对周围的助手说,在他还很困难的时候(笔者注:他的右派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平反),上海工大就很器重他并大力支持他的工作,对此他是心存感激的。夏征农听说钱伟长到了上海以后,也专程到他下榻的衡山饭店去看望他。在见面中,夏明确告诉钱,上海市委希望他到上海工大做校长。此行,钱伟长也向上海工大的领导和夏征农明确表态,他愿意听从上海市委的安排。

  事已至此,似乎都已定局,然而 到了1981 年11 月中、下旬,情况却显变化之兆。12 月初,上海市教育卫生办公室派了两位处长到上海工大商告说,钱伟长到上海工作, 有了一个新方案,即让他到上海交大去当副校长。理由一是“钱是搞理科的,而工大是工科,钱到工大专业不对口”,理由二是“钱到交大去,交大调一位教授到工大当校长,这是两全之策”,理由三是“要 发挥钱作为学者在科研和理论发展上的作用,不宜让他多搞政治活动”。 对于这种突然的变故及其玄机重重的“理由”,自然引起上海工大领导班子的强烈不满。不日,学校党委发文至上海市教卫办党组并市委,强烈要求维持原定方案,及早向中央有关部门提出,任命钱伟长为上海工大的校长。学校行文中,还对上述三条理由逐条进行了辩驳,遣词也是比较严厉的。最终,还是上海市的领导发话:钱伟长到上海工大是“) 中送炭”,到上海交大只是“锦上添花”。1982 年8 月26 日,中共上海市委批复上海工大党委的请示,同意钱伟长担任上海工大校长,免去杨慧洁上海工大校长职务。同时,上海市的领导也指示学校:“你们乐意钱伟长到学校来当校长,市委是没有什么意见的。 但钱伟长原来的历史问题到底解决得怎么样了?这个要先了解。这个问题要把它解决好了。”9 月15 日,中共中央组织部正式发文至上海市委,同意钱伟长担任上海工大校长。

  9 月15 日以后不久,上海工大党委副书记傅赤先专程到北京,先 到清华大学访问了该校党委书记林克,一方面通报了钱伟长将到上 海工大的情况,另一方面了解钱伟长的“右派”平反问题解决得怎么样。对于这个问题,林克作了解释。 实际情况是:虽说在1980 年6 月,中共中央已经批准中央统战部关于为钱伟长等人平反的请示报告,且新华社也发了新闻,但是清华大学党委尚未接到教育部的明确指示, 所以学校也就无法直接发给钱伟长“平反”通知。傅赤先当晚还去钱伟长寓所(清华大学照澜院)拜访了他,代表学校欢迎他来当校长。

  1983 年1 月16 日,钱伟长抵达上海工大履任,学校召开了欢迎会,上海市副市长杨恺和市教育卫生办公室主任舒文到会并讲话。1 月18 日至20 日,《解放日报》、《文汇报》和上海电视台对钱伟长就任上海工大校长进行了报道。2 月2 日,《人民日报》对此也进行了报道。

  历史见证:40多年前,钱伟长怀揣“科学救国”之心,从上海出发,负笈北美,成就其科学研究之辉煌;如今,他在古稀之年犹抱兴国之心,又从上海开始,潜心办学,欲再铸 其科学与教育事业之新的辉煌。(作者:曾文彪)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