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杭州3月21日电 近日,或是因为盲从,或是为了从中获利,通过网络和手机散布食盐被污染的消息,如瘟疫般迅速传遍中国大地,并最终演变成一场全国性的食盐恐慌性抢购。
市民讹传谣言 抢盐推高股价
“据有价值信息,日本核电站爆炸对山东海域有影响,并不断地污染,请转告周边的家人朋友储备些盐,干海带,暂一年内不要吃海产品。”
3月15日上午,在杭州一电脑公司工作的陈某在网上聊天时看到了上述信息后,未加思索便用网名“鱼翁”将该信息复制并转发。
此信息被人们通过手机短信、电话和互联网手段等广泛传播。电信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16日、17日当天,浙江全省的通话量出现爆炸性增长,话务量主要集中在16日傍晚。
从16日起,浙江、广东、上海等地市民纷纷前往超市、便利店、农贸市场抢购食盐,导致这些地区当起食盐的销售量相较平时猛增了10几倍。随后,这股恐慌性的购盐潮从东部沿海开始向内陆和中西部地区蔓延,并席卷了中国大部分地区。一时间,人心惶惶。
不仅仅是现货市场,这股恐慌还直接体现在了股市上。17日受市场牵动,A股市场中的云南盐化等相关盐业个股放量大涨。3月17日,云南盐化开盘涨停,收盘报15.10元,且成交量较前日再度放大;以盐加工为主的兰太实业继3月15日涨停后再封涨停板;而作为生产盐的替代品,涪陵榨菜股价也在当日急升7.41%至25.36元。
百姓恐慌从众 游资或为推手
为何仅仅是一些小道消息,便让大家陷入慌乱?反思谣言的生成机制和快速传播的原因,专家认为,这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
浙江省网监总队队长丁仁仁分析认为,互联网和手机等通讯工具的普及,为信息的快速、大范围传播创造了条件。
而百姓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时,缺乏判断能力,以及所表现出的恐慌、从众和“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理,也是造成谣言被快速复制和传播的重要原因。非典时期抢购“板蓝根”;甲流来袭抢购“大蒜”;凝冻期间连蜡烛也成抢手货……这种集体性的人心浮躁由来已久,表现出民众信息甄别能力和危机应对能力的严重缺失。
食盐抢购风波后,有媒体分析认为,民间游资提前布局云南盐化等个股后,发动少数人到超市大量抢购食盐并通过各种渠道散布食盐紧缺的消息,由此引发各地的抢购潮,并在A股市场上刺激了个股的急涨,从中渔利。这种说法虽未有确凿证据,但逐利的游资,确实介入了相关股票的炒作中。
深交所公开的成交信息显示,3月17日买入这支股票成交量排名前5名涉及浙江、江苏的营业部。其中浙江4家,江苏1家。统计表明,这5家席位合计买入5100多万元,占云南盐化当天1.1亿元成交额的近五成。而这五家证券公司,恰巧都位于最先出现食盐抢购风波的浙江和江苏两省,其中不少有明显的游资背景。
虽然浙江证监局针对以上几家登上17日云南盐化买入量前五强证券公司的初步调查显示,暂无充足证据显示其是本次食盐抢购风波的幕后推手。但反观往年游资在推高楼市、棉花、大蒜等实体和期货、证券市场上的突出表现,并不排除这五家证券营业部之外的其他游资没有提前布局、推高相关股价、从中牟利的可能。
专家表示,目前我国民间资本炒作冲动强烈,虽然这次“抢盐风波”平息,但不能排除日后再发生类似情况。在资本市场和现货市场共同建立预警机制,对通过散布谣言实现获利目的的行为予以严厉打击;进一步加强资本市场与日用品供应、消费市场监管部门之间的沟通,共建应急机制,已成当务之急。
相关链接
杭州一网民
散布“谣盐”被拘
深圳特区报讯 3月20日,杭州市公安局西湖分局作出处罚决定,依法给予在网上散布日本核电站爆炸污染山东海域谣言的杭州网民陈某行政拘留10天,并处罚款500元。
3月15日上午,在杭州一电脑公司工作的陈某,用网名“鱼翁”在网上散布有关近期日本地震引发核污染影响中国海域的谣言:“据有价值信息,日本核电站爆炸对山东海域有影响,并不断地污染,请转告周边的家人朋友储备些盐,干海带,暂一年内不要吃海产品。”该信息经湖州等地网民在网上转发后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许多网民纷纷向公安机关举报。
接报后,杭州市公安局治安支队会同西湖分局巡特警大队立即开展调查,经办案民警缜密调查,确定网上散布谣言者为杭州教工路上一家电脑公司员工陈某。今年31岁的陈某交代:“3月15日上午10时许,他在网上聊天时看到了上述信息,未加思索便将该信息复制后转发给亲朋好友。”随后,该信息又被湖州网民在网上转发,引起了部分市民的恐慌。
根据陈某的违法事实,杭州市公安局西湖分局依法对陈某作出了行政处罚。(钟新)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