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文章:苏联模式为什么失败
2011年是苏联解体20周年。现实中仍有很多人对苏联的历史存在误识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刘巍
实习生厉倩芸
1991年的“8·19”事件后,苏联社会主义大厦倒塌时,在苏联范围内没有爆发大规模冲突,没有遇到苏联共产党各级组织的强烈抵抗,也没有工人、党员自发集合保卫自己的党组织。
“苏共实际上被广大民众抛弃了。”前中国驻俄罗斯大使、现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李凤林,在新近由新华出版社出版的《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以下简称《苏联真相》)一书的序言中写道,“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曾对20世纪产生过重大影响,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20世纪是在苏联的标志下度过的。在十月革命发生之时,不仅俄国人,连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工人阶级、先进分子都对它寄予厚望,但苏联社会主义实践的结果却令人失望。”
他进而指出:“为什么苏联没能实现十月革命的理想,未能满足人们对和平、土地、面包、自由的要求?我们应该从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失败中吸取什么教训?值得每一个共产党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思考。”
在许多研究者看来,苏联作为社会主义大国的兴衰对于同样是社会主义大国的中国具有镜鉴作用,因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历经28年革命建立了新中国,此后,全中国掀起学习苏联的高潮,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参照苏联模式建立了国家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制度。
“这本书表达了研究者们探索真理的强烈愿望。”新华出版社的刘飞作为责任编辑在11月27日《苏联真相》一书首发式上如是评价。
本书五位主编之一、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黄宗良说,“这样一套‘大部头’,重量达两斤半。这一领域相当部分的专家都参加了这本书的写作。每篇文章都是作者的长期积累甚至是一生的成果,其实际价值是珍贵的。”
参加《苏联真相》撰写的作者有30余位,既有终身研究苏联问题的耄耋学者,也有后起之秀。本书的写作是把苏联各个历史阶段的焦点问题集中起来,以问答的方式加以论述,在101个问题之中,读者可以查找长期关注或迷惑不解的问题答案。
《苏联真相》第一主编、中国社科院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陆南泉告诉本刊记者,苏联解体以来,围绕着苏联问题在中国国内出现了不同认识与争论,比如斯大林在俄罗斯是否得到了重新评价?赫鲁晓夫是一个修正主义者,还是苏联的改革者?戈尔巴乔夫是不是共产主义的叛徒,是他搞垮了苏联吗?
“近几年来苏联研究在中国出现了‘倒退’。很多发表意见的人,不是研究这一领域的专家,他们甚至不懂俄文。”陆南泉认为,组织出版解答人们现实困惑的《苏联真相》,是他和从事苏联史研究的学术共同体不可推卸的历史职责。
“书出来了,我觉得这是完成了一个历史责任,如果这辈子没写,就有一个任务始终没有完成。”77岁的陆南泉在发布会现场说。
“我们必须要弄清楚‘苏联模式’即‘斯大林模式’是怎么样的”
《瞭望》:请谈谈主编《苏联真相》的感受。
陆南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党和军队的建设都是学苏联的。新中国建立以后,全面学习苏联。苏联就像是参照系,是一面镜子,是坐标,弄清她的体制和特点,她的改革经验与失败教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中国人明了在什么时间该做什么样的事。
解放之后,中国走苏联的道路,照搬斯大林模式,这期间发现了很多问题,新中国领导人早在建国之初就说过,我们需要改革。由于历史的原因,后来爆发了“中苏大论战”,中国人把赫鲁晓夫的改革命名为修正主义并加以批判,
文革之后,中国去“苏联化”,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由于这样特殊的历史背景,我们必须要弄清楚“苏联模式”即“斯大林模式”是怎么样的,它的特点是什么,它的弊端是什么?研究这些问题具有很现实的政治意义。
《瞭望》:俄罗斯是否在重新评价斯大林?如何评价斯大林及“斯大林模式”?
陆南泉:俄罗斯各个阶层各有对斯大林的不同评价。基于言论自由的原则,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但在俄罗斯社会并不存在重新评价斯大林的共识。斯大林统治时期,国家损失那么大,死亡那么多人,其总体上的评价还是否定的。梅德韦杰夫明确地说过,俄罗斯每个人都有权利对斯大林作出自己的评价,但“这种评价不应影响到国家评价”。
斯大林时期为苏联工业打下了基础。但他的工业化政策是不能学的,这一时期苏联选择超高速发展重工业,强制农业集体化,让农民作出牺牲,最终80%的工业跟军工有关系。形成了苏联的“短缺经济”。现在,经济结构失衡仍然是困扰俄罗斯经济发展的痼疾。
当乌克兰发生饥荒,斯大林仍坚持粮食出口。我们认为,不能把斯大林时期造成的惊人的大量非正常死亡,说成与斯大林时期所取得的成就相比是“微不足道”和“瑕不掩瑜”的。
“这些是关心国家命运
的中国人一直思考的问题”
《瞭望》:你在首发式上说,出这套书是历史责任。这是什么样的历史责任?
陆南泉:我们要写这本书考虑了好几年。1979年改革开放,邓小平认为中国应该走自己的道路,不能再沿用苏联模式。1991年苏联垮台,事实证明这条路是走不通的。改革开放30年,中国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也出现了如腐败现象、垄断、贫富差距过大等问题。
由此带来新的争论:是否定改革方向还是进一步深化改革来解决业已出现的问题?中国处于振兴的关键时期,该走什么路:是按照既有的模式向前走,还是持续改革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
这些是关心国家命运的中国人一直思考的问题。《苏联真相》这套书中有些文章以前已经发表过,很多问题也探讨过,但是现实中仍有很多人对苏联的历史存在误识。作为苏联史研究者,我们在这种情况下,出版了三卷本的《苏联真相》,以101个问题的形式第一次系统性、全面地对这些问题加以回答。
如前所述的斯大林的重新评价问题,在苏联国内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国内有一些人为的混淆。
再如赫鲁晓夫,他是苏联历史上的第一个改革者,虽然他是一个改革的失败者。赫鲁晓夫不是因所谓的“修正主义”而下台(从他的历史报告原文来看,他并没有全盘否定斯大林),其下台的根本原因在于他没有把苏联的政治、经济搞好。赫鲁晓夫作为务实的政治家,他知晓苏联的病患所在,但他的改革没有触及计划经济与集权专制的实质。他在政治方面批判斯大林,但他不愿和“斯大林模式”分手。实际上他个人权力巩固之后走向了与斯大林同样的“个人崇拜”。
勃列日涅夫统治苏联的18年是一个稳定的时期,苏联的军事力量有些方面还超过美国,但这实际上是一个停滞的时期。一方面,苏联报刊上呈现一片歌功颂德之声,一方面苏联的改革停滞,种种社会矛盾急剧积累。在其统治后期,苏联经济停滞,政治倒退,腐败丛生。
戈尔巴乔夫对于苏联解体的历史责任如何评价?本书认为,戈尔巴乔夫提出了根本性改革的主张,但是历史积累的矛盾深刻而广泛。
有人认为这套书仅仅是提示苏联真相的开始
《瞭望》:俄罗斯的现状如何?俄罗斯实行“休克疗法”,为何没有取得与中国一样的经济成就?
陆南泉:俄罗斯面临着解决国家现代化的问题(政治、经济、对外关系)。本次经济危机对俄影响较大,2009年,俄国的GDP下降了7.9%。单一靠资源、能源出口的资源型经济需要转为创新型经济。由于“休克疗法”遗留问题较多,同时西方不希望俄崛起,对俄加以遏制。俄罗斯经济现代化仍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苏联解体后,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到1996年告一段落。俄罗斯形成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但俄经济存在三个问题:经济增长方式仍是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仍是依赖资源与能源出口;经济结构需要调整,重工业比例较大。
俄罗斯也出现积极的信号。俄罗斯领导人普京向“卡廷惨案”中遇难的波兰官兵下跪,这种直面历史的态度有利于俄罗斯国家关系、国家形象的改善。在国内,政治上的“三权分立”框架基本形成,市场供应较为稳定,企业独立性增强。俄政府在尽力提高工资,改善人民生活。
《瞭望》:在发布会上,有人认为这套书仅仅是提示苏联真相的开始。
陆南泉:有人提议编译一部整体的苏联史,这样就不仅可以回答101个重要的问题。但是现在看来这样一个大的工程面临的困难也大。我本人现在计划写一本关于勃列日涅夫的小册子,10万字,具体介绍苏联停滞时期矛盾累积而逐渐走向灭亡的过程。
《苏联真相》所涉及的101个问题都是易引发争论的问题。到目前为止这本书还没有引起批判的声音,但我想肯定会有不同意见的出现。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