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September 18, 2010

天津22名警员将赴苏丹参与维和

  昨日,从市公安局了解到,从本市公安机关选拔出来的22名警员将于近期远赴苏丹,参与联合国维和部队的行动,这是本市首批独立组建的维和警队。据介绍,本次派出的22名成员分别来自本市13个基层实战部队,包含交警、消防、网监等9个警种,其中最年轻的队员杜牡仅25岁。从报名、选定到通过最终考核,这22名入选的队员经历了层层严格的筛选,并在中国维和警察培训中心进行了为期76天的培训。目前,队员们在警官学院进行最后的强化训练,时刻待命、准备出发。

  过3关从3万人海选出来

  “22名队员是经历了层层严格的筛选,从3万余名报名者当中选拔出来,各方面素质都非常优秀的警员。”据本次维和部队带队的负责人李翔鸣警队长介绍,在今年年初,他们接到了“海选”通知,天津地区有3万余名警员积极报名,而在经历了三道“关卡”的筛选以及两个多月的培训后,最终22名报名者通过了联合国的考核。

  第1关 政审

  党员和5年工作经验

  这三道“关卡”中的第一道是“政审关”,报名者除了要具有党员的身份外,还需要5年以上的工作经验才能通过审核,这是为了保证队员在实战过程中能灵活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同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所选拔的队员需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以及两年以上的驾龄。

  第2关 语言

  达非专业四级标准

  通过了第一道硬性条件筛选的关卡后,接下来要面对的便是第二道“语言关”。所有入选者的英语口语水平和警务专业英语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从筛选结果来看,入选的报名者需要具有相当于非专业英语四级的水平。“像一般的英语考试一样,有阅读、听力、写作、口语等多个项目,但我们的英语水平测试却更加严格。在结束阅读考试后,我们在外等待成绩,合格者才有资格进入下一轮测试,不合格者将直接被淘汰。”据队员介绍,在这一阶段,非常考验队员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许多报名者在这一关遭到淘汰。

  第3关 培训

  每天苦学近20小时

  通过了前两关,仅剩余28名队员成功进入了位于廊坊的中国维和警察培训中心,进行第三关的培训。“这一阶段的训练非常艰苦。”据李警队长介绍,他们要学习野外生存的技能,强化射击训练和驾驶技能,同时要了解当地的人文风俗、生活习惯以及应对自然灾害的常识。“训练期间,我们早晨6点起床开始训练,结束最后一门课程已经到了晚上9点多。但许多队员为了丰富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技巧,每天都学习到深夜一两点钟。”面对着全英文的教材和外国专家授课,队员们每天都全力以赴地训练。经过这一阶段的刻苦培训,22名队员成功通过了联合国总部的严格考核,成了一名正式的维和部队成员。

  每人带100公斤装备出发

  谈起即将远赴苏丹维和,队员们到国外首先要面对的就是生活物资的匮乏。“我们每个队员都要带上100公斤的装备出发,可以想象细致的程度了。”据李队长介绍,队员们不仅需要带上日常衣物、日常药品,甚至连日常生活所需的挂面、调料、锅碗盆瓢,执行任务需要的防弹衣、行军床、警棍和催泪喷射器都要自行配备齐全。

  除了生活物资匮乏,李队长还谈到了队员们可能在心理和身体上产生的压力。苏丹共和国位于非洲东北部,最热季节气温可达50℃。高温天气可能导致队员在巡查中体力消耗过大,体力不支,如果身体状况不佳,则极易患上疾病。此次维和的22名队员将面对“单兵作战”,互相难以联系,面对陌生的环境,孤独也是队员们心理上将面对的一大困难。再加上可能面临的自然灾害、沙尘暴天气和在陌生环境长时驾车,生命安全也给队员们带来了不小的心理压力。

  人物特写

  维和警队长李翔鸣讲述维和经历

  “在异乡穿中国警服执勤,我自豪” 

  李翔鸣警队长当警察已有15年,这是第三次入选联合国维和部队。报名的时候,李队长刚完成上一次的维和任务,回国不久,但他毅然地再次报了名。“我1995年参加工作,第一次去东帝汶是2002年,那时候女儿才一岁半。当时我心里确实舍不得。”

  回忆在东帝汶维和的经历,李队长表示:“一般人很难理解一个远离家乡、远离祖国的人对祖国的那种情感。那真正是距离祖国越远,心离祖国越近。”一想到在异国他乡,穿着中国警服执勤,自豪感油然而生。

  “长达一年的时间里,没有任何娱乐活动,我叮嘱队员们在带着的电脑放些歌曲和电影。”虽然经验丰富,李队长仍像第一次参与维和行动那样,谨慎地做各种准备工作,并嘱咐新队员做好准备。“有一种药,许多年轻队员都想不到,那就是‘安定’。”由于陌生的环境加上心理压力,许多人到了目的地都会失眠,“安定”成了必备药品之一。

  距出发的日子越来越近,“所有的队员都渴望着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天津警察的风采!”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