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海建
7月7日,江西省委机关报《江西日报》曝光景德镇邮局组织员工公费旅游,当日该报在景德镇的许多订户发现,刊发此文的版面缺失,指称景德镇邮局“封杀”省委党报。景德镇市邮政局证实缺版事实,称因抗洪导致丢失。(7月24日《新京报》)
封杀党报的伎俩,景德镇邮局不算第一家:譬如数年之前,江西定南县就把批评他们的《人民日报》也给封杀了。当然,党报的声音毕竟洪亮些,且事件又涉公款旅游之嫌,加上抗洪抢险这样的背景,景德镇邮局的“杀手锏”很容易激起公愤。
地方邮局的解释固然是个笑谈:一说是洪水,但洪水如何选择性淹没了曝光的C叠,解释这个问题的难度不亚于将寓言圆说成新闻事件;二说是工作人员,但工作人员竟然“贴心”地私作主张扣押党报——这份“觉悟”恐怕断断离不开有关方面的“授权”。
封杀党报之所以恶劣,或者并不在于这种掩耳盗铃的作派侵犯了读者的知情权,本质上说,这只不过再次印证了一个通识:人人都在忙着做“小鞋”——动用自己的权力,铸造成打击报复的利器,全然不管社会底线的道德伦理法律,怎么痛快怎么来,怎么决绝怎么玩。
按理说,党报批评了你,不高兴属于人之常情,最坏的做法就是想办法少订批评自己的报纸,或者再恶毒一点,等人家有了错误你也不忘挖苦奚落一回。遗憾的是,被批评者却是将发行的职责当作权力,以此要挟报复批评行为——既不在乎报纸的合法权利,也全然漠视了订户的利益,只要能给批评者穿“小鞋”,合法或不合法的手段统统闪现出来。
有人说,这是不受约束的权力的通病。但实际上,这已经不是权力的个人偏好,渐有演变为社会趋势的迹象:你敢往牛奶里掺三聚氰胺害我,我就不惮于往火腿里加敌敌畏“孝敬”你;你敢往韭菜根里灌农药,我就往面包里大肆加入添加剂;你敢举报上访,我就半路拦截;你敢发帖爆料,我就跨省追捕;你敢拒绝动迁,我就强推强拆;你瞒报你的矿难,我掩饰我的污染……至于说真话的代价,就是让你穿着“小鞋”多掂量掂量。
仔细探究一下违法违规现象的心理动因,也许我们会有更深的感悟:当诚信丧失、底线沦陷,歹毒便成为最好的防身利器——不求共同利益,但求同归于尽。善于做“小鞋”的人当然是聪明的,但这种“聪明”越甚,维系社会秩序的稳定感与认同感就会越脆弱。职责成为凶器,报复就显得歇斯底里。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