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September 12, 2010

大学驻京办是朵“交际花”

  付瑞生 本报特约评论员

  人们只知道地方政府驻京办,岂知大学也有驻京办。因为中央对地方特别是县级以下驻京办的整肃,不少地方政府的驻京办已经望风而逃,或者潜伏地下,但各大高校的驻京办却依然野蛮生长,甚至枝繁叶茂。记者近日对潜伏京城的诸多“驻京办”展开调查,发现这些机构表面上都是以接待、研究、培训、招生为名目,但大学驻京办最重要的任务还是在北京争项目,其“跑部钱进”的功能,一点也不亚于各地政府。

  如今的教授收入高低、职称评定、带学生数量都与所做项目挂钩,而项目的申请很大程度上根本就不是学术竞争,而是各高校中央资源分配上的竞争。所以很多主管行政的高校领导、甚至大学教授为了完成任务,只能放下手中的科研项目,来到北京开展所谓的“公关”。

  对10所高校265个课题项目经费使用情况的审计发现,直接用于课题研究的费用开支仅占40.5%,而招待费、管理费、人员经费等开支占近六成。这便有了武汉大学驻京办、南昌大学驻京办等当年风生水起,如今纷纷沦陷在贪腐里。这些个驻京办里也充满着各色的交易。乱评职称、滥发文凭乃至卖文凭、送文凭,金钱打点、疏通关系之类“学术外功夫”在院士评审、科研立项、成果奖励、硕士博士授予权等纯学术事务上大显身手。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两会上说,“一些大学功利化,什么都和钱挂钩,这是个要命的问题。”现如今,国家社科基金也经历了从门庭冷落到趋之若鹜的变化:1985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只有500万元,2009年全国社科基金已近4亿元。相对而言,目前高校体制的一个重大矛盾,是越来越多涌进高校的资源和落后的资源配置体系的矛盾。

  法律当然不能把高校当成反腐的“租界”,至于高校的资源分配体系也不能任由“公关小姐”胡闹。九三学社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62.6%的受访者认为,本应在学术资源分配上发挥主要作用的学术委员会,只是装饰。只有“学本位”上位,“官本位”才能真正让位。这些个大学驻京办的“学术交际花”才没了市场。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