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北京的夏天天气异常酷热难耐,曾持续多日达40℃高温,心脑血管病、腹泻、手足口病、麻疹等疾病有所增加,北京各大医疗机构就医人数也随之不断攀升,为了尽量满足患者需求,这些医疗机构纷纷采取提前挂号门诊、推迟下班,招募高校志愿者当就医指导等措施,积极迎战高温天气。广大医疗卫生人员不畏炎热,加班加点,夜以继日地奋战在疾病预防和救治患者一线,付出了巨大的艰辛,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安全、满意的医疗服务。
北京市卫生局党组副书记张秀芳、局工会主席白宏等领导先后到首都儿科研究所、北京佑安医院、北京儿童医院等5家医疗卫生机构,慰问辛勤工作在一线的医疗卫生人员,并将7000余箱牛奶送到职工手中,给广大医疗卫生人员极大的鼓舞。
北京天坛医院关爱农民工送医到地铁工地
8月3日,北京天坛医院团委副书记陈皞带领神经内科、消化内科、骨科、中医科等9名医疗专业志愿者到位于六里桥立交桥地铁施工工地,为在高温酷暑下仍然奋战在施工一线的工人兄弟进行义诊咨询,让工人不出工地就能享受到北京三级甲等医院优质的医疗服务。此次活动,一是在现场为工人义务诊疗、健康咨询、测量血压;二是请青年护理志愿者为大家现场培训正确有效的洗手方法,降低夏季腹泻等疾病的发生率。本次共义诊100余人次,测血压70余人,发放宣传材料400份,免费发放板蓝根冲剂200盒,藿香正气胶囊200盒。
北京急救中心人员将坠楼伤员一步步地抬下19楼
近期北京急救中心的任务持续增加,由于天气炎热,急救工作环境愈发艰苦,但急救人员一如既往地全力以赴,用最优质的服务、最负责的态度以及最敬业的精神完成了一次又一次任务,挽救了一个又一个生命。高温天气还在持续,120服务热情不减!7月28日12时,北京急救中心北站卢毅车组执行完一趟急救任务,刚回到站里打开饭盒,派车电话又响了起来:“大屯金泉广场工地有人坠落,严重危机。”车组人员放下筷子,火速出发。到达现场后,10多名建筑工人哗啦一下全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向急救人员说着事故原委。原来,一名19岁的工人在干活儿的时候从26楼的天井摔了下来,掉到了几楼不清楚,伤员的具体情况也不知道。
事不宜迟,急救人员跟着119救援人员冲上了楼。由于不知道伤员所在位置,大家只能挨层地找。酷暑正午,室外气温将近40℃,提着几十斤重的仪器设备、抱着一人多高的铲式担架,急救人员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向上爬,一层楼一层楼地仔细查找,终于在19层的楼梯间找到了被卡在缝隙里的伤员。119人员立即行动,拆墙!急救人员准备好抢救设备,在一旁严阵以待。当伤员被抬出来时,急救人员第一时间冲了过去:详细检查、输液监护、包扎止血……快速现场处置后,又将伤员一步步地抬下了19楼,在成功建立绿色通道后,最终将伤员平安送到医院,接受进一步救治。
北京同仁医院40余天门急诊量达26万余人次
伴随着学生放暑假,前来北京同仁医院就医的患者明显增加。医院全员坚守岗位、实施多项措施应对酷暑就诊高峰。自2010年6月28日暑期就诊预案启动以来,截至目前,全院门急诊量共计26万余人次,与去年同期增长23%,其中眼科共计接诊10万余人次,验光配镜所有门市店共计接诊3万余人次。为了应对酷暑期间就诊高峰,医院根据往年学生放暑假期间来院就诊眼科患者骤然增加的情况,在西区二楼增设屈光专台,上、下午各50个屈光专台号;在东区一楼开设眼科晚间门诊,由眼科专家轮流加班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将暑期挂号时间提前至早晨6时30分,高峰时段收费、取药等窗口全部开放,缩短患者等候时间;在西区南门增设咨询服务台,由行政人员每天早7时至8时轮流值班,协助疏导患者,接受咨询;验光配镜中心信息管理系统上线,采取电子化信息记录,优化就诊流程,同时中心店引进叫号系统,在醒目位置分设大屏幕,实施显示和播报就诊进程,患者可以及时了解就诊进程;因高温酷暑致病的患者络绎不绝,尤以中暑、空调病、肠道疾病、中风、心血管疾病患者人数增多。7月26日晚,急诊科收治了一名中暑患者,医务人员在短时间内准确判断,及时有效地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面对高温酷暑,病人就诊高峰,北京同仁医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加强业务练兵,规范就诊流程,有效地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为患者提供满意医疗服务。
北京朝阳医院每日6时30分开始挂号
北京朝阳医院从7月1日起实施夏时制门诊。每日6时30分开始挂号,7时30分准时开诊,包括临床科室和化验检查等各种辅助科室在内的全员到岗,患者可以在清凉的早晨就诊看病。连日来,因高温天气导致头晕、恶心、心慌症状的人数明显升高,与年同期相比增加60%-70%;一些老年人的心脑血管病疾病也有所增加。急诊量从360人次增至450人次左右。另外,由于饮食和生活起居不当导致肠道门诊量、发热门诊量增幅也达到50%。
北京中医医院自7月起,启动了暑期延时门诊。由原来门诊8时开诊、17时30分下班,改为7时半开诊、18时半下班,提前开诊半小时、结束延后1小时,而且中午不休息,连续11小时持续门诊。药剂科、医技科室工作延长至19时,方便患者取药和做各项检查。
北京市卫生监督所人员一人承担三人的工作
金艳伶是北京市卫生监督所第三党支部组织委员,在北京市高温酷暑期间,她监管的公共场所卫生,正值夏季卫生监督的关键时期。游泳场馆人多,水质卫生管理存在安全隐患,室外游泳池烈日炎炎,在检查中她的胳膊被晒破了皮,机房里就像蒸锅一样,人进去就是一身汗,湿透的衣服全贴在皮肤上。室内游泳馆更是闷热难忍,还夹杂着泳池散发出的氯气的味道,一天下来,熏得鼻子都疼,即使这样,她联合执法一队走访了5个区县,检查了十几家游泳场馆,为游泳场馆的用水安全提供了保障。
此外,在此期间还开展集中空调的监督抽检,交通使用的车辆是比较老式的桑塔纳,空调基本不管用,坐在车里都冒汗,她开着车,迎着太阳,后背几乎全湿,到了现场,检查空调还要打开管道,涂抹积尘和细菌微生物,有时候还会蹭一身岩棉,夹杂着汗水浑身发痒。
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科室主管领导兼支部书记在北京市卫生局挂职锻炼,搭档又正在歇产假,她一人承担三人的工作,白天外出检查,晚上加班完成具体的文案工作,没有任何怨言,起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北京安定医院保障电缆迁移附属科室空调关闭
2009年10月28日,北京安定医院新门诊病房楼奠基以来,由于地下埋有德胜地区的电缆而迟迟不能动工。经过多方协调,终于近日进行了电缆迁移工作。为顺利完成电缆改线,经过电工们的精确计算,全院需要压缩45%的用电负荷,难度之大可以想象。
电缆迁移之时,正值北京酷热高温的天气,为了顺利保证医疗工作用电,除了有病患出入的病房楼和门诊外,全院行政后勤等附属科室的空调全部关闭,以此保证电缆迁移工作的顺利完成。
电工们随时掌握运行动态,及时调整负荷,保证了全院电流值控制在安全范围内,真正做到了既最大限度地保证医疗的正常进行、确保医院的供用电安全,又给电缆的安全顺利迁移提供了保障。
北京市疾控中心人员顶着40℃的高温为企业服务
进入7月以来,北京出现了持续高温天气,北京市疾控中心职业卫生所的现场检测人员,在气温高达40.6℃、地表温度超过60℃的情况下,仍旧顶着酷暑为企业服务,按时完成了各项检测任务。与此同时,他们还担负着中国疾控中心的盲样考核任务。
最热的两天,正航天工业集团的一个重要企业委托他们去做现场检测,任务十分繁重。每位现场检测人员都带着2个装有采样器、重约50斤的大箱子和好几个装有吸收液的小箱子,顶着40℃的高温酷暑,在企业内步行2公里,为各个岗位的工作场所进行空气检测,工作强度可想而知。工人所去的地方他们必去,工人所到的地方他们必检,天天如此。
在人员紧缺、工作任务多的情况下,现场检测人员仍坚持独立下现场为企业检测。他们所处的工作环境没有空调、没有风扇,一天下来,汗水几次湿透了衣服,体液大量丢失,倍感口渴。同志们的敬业精神多次感动了在场的工人,得到了企业的好评。
北京中医医院煎药师一班湿透四身衣
北京中医医院代煎室共有70台煎药机,头顶十几台吊扇呼呼转着,但室内仍然像桑拿房一样。温度计指针停留在最高刻度40℃那里,湿度是60。因为煎药室湿度大,需要通风,不适合装空调。所以,即使是在连续高温高湿的桑拿天,煎药人员也每天都要坚持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一个人一个班8小时,负责照看8台煎药机,一天要出大约70付药。下午3时到5时是这里最热最闷的时候。人们在屋子里站一会儿就浑身是汗,来回巡视的煎药师们还必须穿着白大褂,后背早就湿透了。“一个班下来,我得换4身衣服,都能拧出水来。矿泉水能喝八九瓶。”一位年轻的煎药师挺幽默,“朋友都说我们皮肤肯定好,天天蒸中药桑拿。”在今年暑期,北京中医医院推出了许多便民措施,只要气温达到35度,就会在门诊大厅备600毫升用中药制成的清暑饮,免费供患者饮用。
北京佑安医院8台煎药机散发出阵阵热浪
随着北京佑安医院诊疗水平提高,医疗条件的改善,慕名而来的病人急剧增多。自新的门诊药房启用以来,中药房仅汤药调剂工作量就增加了30% 。在给病人提供最优质服务的同时,积极配合临床医师与患者的需求,同时,药学中心又开展了新的服务项目—为门诊患者代煎汤药。小小的中药调剂室中,药师们忙碌的身影穿梭于药斗和调剂台之间,细心地为患者调剂汤药。一张处方虽然金额不多,但药味少则十几味、多则二十几味,而每一个病人取的药少则14剂,多则几十剂的量。药师们手拿戥子,一味味的称量,一剂剂的分装,有些药物需要捣碎,有的需要分包,工作琐碎而紧张。由于就诊病人多,药师们经常忙到晚上七八点钟才能回家,但大家毫无怨言。因为病人的康复是给他们最大的奖赏,病人的笑脸就是对他们最大的鼓励。
中药全成分颗粒剂自动化设备的启用,使古老的中药饮片与配方颗粒同时并存,加大了医师与患者选择的余地,受到临床和患者的欢迎。这项新开展的业务项目,使中药房的工作更加繁忙。炎炎酷暑,外面地表温度已接近40℃,8台煎药机散发的阵阵热浪,使煎药室中的温度更是高热难耐,煎药室工作人员虽然挥汗如雨,仍然严守操作规程,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及时把药送到病区和门诊。
北京儿童医院日门诊最多达9334人
进入假期以来,北京儿童医院的门诊量不断增加,最高日门诊达到9334人次,为此,6月1日,医院提前一个月启动了应急预案,并采取多项措施缓解病人就诊问题。
医院除坚持24小时门诊和节假日正常门诊外,将挂号时间提前到早上6时半,7时正式接诊病人。医院每天增加几十个医生、护士、医技人员在门诊工作;内科门诊根据晚上就诊病人增加的情况,将原来小夜班出诊医生由原来的8人增加到10人;很多科室医务人员暂缓了休假,并积极挖掘潜力解决病人看病问题。神经康复中心不定期组织专业医师到门诊接诊病人,对于完成检查的复诊病人、危重症患者及其它特殊情况的患儿,当天或尽早安排就诊和治疗;皮肤科白班门诊不限号,并增加皮肤科小夜班门诊;眼科特设了验光配镜专业号,增加4-5名出诊专家和验光师,当天可以为病人验光,避免家长再次往返医院。眼科在专业网站上开通网络咨询服务,并开通手机咨询电话13521175492为家长答疑解惑;外科在增加门诊、急诊出诊医生的同时,对普通病人(专业病除外)不限号。口腔科增加分诊台预约挂号,分流一部分当天未挂上号的病人,并增加口腔专业号对牙科病人的初筛检查。放射、检验等辅助科室采取轮班工作制,缩短病人等检查报告的时间。
为维持门诊高峰时期的就诊秩序,北京儿童医院从首都医科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等医科学校招募400多名志愿者为病人提供导医服务。
首都儿科研究所护士每小时为100多个患儿扎针输液
近日,随着夏季气温的升高,首都儿科研究所门诊量也持续攀升,日均门诊量达5000余人次,为应对高温酷暑及暑期门诊高峰,增加医生班次,延长接诊时间,有时工作长达14个小时。大部分门诊不限号,大家都加班加点地工作。
在急诊室,输液病人最多的时候,护士每小时就要为100多个患儿扎针输液。皮科针对夏日小儿出皮疹的病人急剧增多的情况,门诊坚持不限号,有多少病人就看多少,全科医护人员超负荷工作,完成了占全院八分之一的门诊量,最高日门诊人数达到835人次,增幅在20%以上,护士一天最多的时候要做120多个门诊治疗。经常就是从早上七点多就开始开诊看病,中午医护人员都不能休息,轮换着吃中饭,周六医护人员少的时候常常到下午三四点才能吃上中饭,刘主任也是天天吃点泡面就算对付过去了。面对高峰期七八百的门诊量,即使这么连轴工作,每天还需要工作到晚上七八点,最晚甚至到晚上近九点才把白天挂号的病人看完;暑期前来保健科咨询就诊生长发育方面的孩子和家长也大幅增加,很多的孩子都需要照片子观察骨龄的生长情况等,由于暑期的门诊量太大,正常上班时间门诊病人都看不完,没时间看片子,保健科的大夫们只能用中午吃饭的时间,一遍端着饭盒,一遍看着片子。保健科的高大夫除了白天出门诊之外,每天晚上还要将那些白天做的已经成堆的片子的信息录入电脑,每天都要工作到八点以后才从医院离开,从暑期开始几乎天天如此。
首都儿科研究所招募北京卫生学校50名志愿者,分5批为前来就诊患儿及家长提供导医服务,他们在挂号室、急诊科、专家门诊、特需门诊等候诊人数多的部门帮助医护人员维持秩序,耐心解答家长的问题,指导家长就诊,很大程度缓解了一线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
北京积水潭医院领导慰问一线职工
7月6日,上午10点10分,北京市气象台发布高温橙色预警,城区最高温超40℃,午后建国门的古观象台达到43.8℃。这一数值逼近北京气象史上的7月份极限高温,打破1959年以来北京7月上旬同期最高温纪录。当日,北京积水潭医院领导全体在北京市卫生局党校学习,十分关心在医院高温工作一线的职工,工会主席孙丽芳从党校赶回医院,代表医院党政领导安排到高温科室和医院职工的慰问工作。孙主席和工会办公室同志带着慰问金、茶饮料一起到营养食堂、职工食堂、洗衣房、消毒室、器械科制冷组、中药房煎药室等科室进行慰问。营养食堂的师傅冒着酷暑在炉灶边翻炒;洗衣房的蒸汽让人喘不上气;消毒室、煎熬室的职工一次次开启着热锅盖;制冷组的职工在全院病房、办公室巡视……。自7月2日高温热浪袭击京城以来,该院门急诊量增加了10%左右,特别是暑期到来,小儿骨科和手外科病人明显增加,正是他们的努力付出,保证该院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